2010.11.11 015


當燈光全部亮起,舞者們出來謝幕,我一邊用力的鼓掌,一邊驚訝於時間的短暫,「怎麼一個半小時就這樣過了!騙人吧!」,但是時間真的就是過了整整的九十分鐘,《流浪者之歌》演完了。但是如果你要我說我看到了什麼,我感覺到了什麼,說實話,我腦袋一片空白。這個空白不是什麼都沒有的,不是那種從初始就是空白,而是最後呈現的是空白,或許可以用佛教的「空」來解釋會比較恰當。入場前的澎湃情緒,那些如山如峰,拔尖而起,激昂難過悲傷痛苦的情緒,在燈光全亮起來的時候,都不見了。不是倏一下就不見,而是彷彿被熨斗熨過一樣,皺成一團縱橫交錯的情緒,慢慢地緩緩地,被熨成了一個平面,沒有高沒有低,就是平和的。

在《流浪者之歌》中,相對於大多數在尋道接受苦難的那些舞者,從頭至尾在舞台左側的僧人,都是完全靜止不動的,彷彿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見證求道的過程,或是這樣的過程其實是僧人自己內心的過程,動與不動,兩極的突顯出一些故事。
2010.11.11 019


另外一個相對不動的角色,是最後慢慢用耙丁把舞台上的米粒用成一個個同心圓,這個過程很緩慢,但是卻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,很慢很慢,整個國家戲劇院都寂靜,連舞者的呼吸聲、腳步聲、米粒摩擦聲都無比清晰。
2010.11.11 018


幾個小心得:

①雲門的《流浪者之歌》改編自赫塞赫曼的《流浪者之歌》(或譯為悉達求道記),其實就可以套用僧人的角色入內,整齣舞劇是一個求道的過程,也是僧人的內心投射。

②最後的那個同心圓,象徵的無盡的循環,圓本身就是一個無盡的迴圈,又一圈一圈的重複,無盡的迴圈加上無盡的迴圈,無窮盡的輪迴。

③使用的米粒,充滿著各種意象,可以是河流,可以是雨水,可以是土地,可以是很多很多的一切,也可以是生命的無數苦難。

④在講座的時候,林懷民老師讓我們看到《屋漏痕》的舞台,據說我們是全世界第一批看到舞台的人,爽。

⑤林懷民老師說,如果要挑一部作品傳世的話,他會挑《流浪者之歌》,因為這是一部可以讓人心靈平靜的舞。也確實如此,我整個人因此都平靜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