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裕棻《浮生草》

P.6〈序〉
一般而言,讀書寫作等事是文人的台前表演,而生活瑣事則為後台微不足觀的背景。但我怎麼看都覺得,寫日常瑣事的那些其實是生活的表層文字,它們工整而冷靜;有關讀書寫作的這些則非常熱切,是裡層文字。這些更貼近自我,更往內心深掘,它們其實非常私密。我以為我不輕易心剜出,寫的當時我一點也不擔憂,如今湊在一起看,就有一覽無遺的危險了。

P.22〈蜷曲的旁觀者〉
讀書的時候,人既是將自己蜷曲起來,進入一個封閉而完整的狹小世界,同時也將自己拋擲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浩瀚之中。在文本的時空裡,完全投入的讀者成為奇妙的貝類,他暫時將自己藏匿起來,任由文句的轉折、標點的停頓、文字和意象的空白與滿溢將他扭轉、填塞、拉扯進入一個光滑細緻而且深邃的天地之間,他暫時忘卻自身原有的形狀,成為文本揉捏的對象,他為文本形塑,意義附他而流動,他閱讀的起點與終點是完整故事敘事結構的決定點,他身為讀者,暫時棲居文字之間,成為意義的演繹者。

這蜷曲寄居於虛構時空的讀者也是一個面對嶄新宇宙的人。在閱讀的過程中,他暫時使自己成為他人,成為作者,他讀了,而且也寫了。作者的文字在他的眼中和心裡重新書寫了一次,以他喜好的方式,以他願意的速度。在這過程裡,閱讀使他提升,讓他離開自己和世界原有的樣貌而重組,他看見了被自己遺忘的過往,以及幻想,他更在這文本的地基之上築起他自己生命的經驗,將這些文字納入未來回憶的一部分。它們與他自己的生命交織,與此時此刻窗外的冬雨和寒冷交錯,也和至今為止他能夠憶起的某部分經驗重疊,而這召喚意義的過程又釋放了這麼多他自己從未明確感之的情緒,滲入他從未找到恰當表述方式的那些痛楚。他像貝類那樣打開自己的縫隙,讓書本的內容像海水一樣滲進他的世界裡,改變他的溫度,他也在閱讀時吐露了自己深藏的珍珠,或是渣滓,將心子裡磨著他的那些泥沙,於閱讀時,重新掏洗一遍。

因此,讀書的時候,讀者是冒著多大的風險呢,他讓自己進入陌生的異域海洋,讓他人的夢想和語言包覆自己,並且向他索取情感和時間,他也許會流淚,也許會憤怒,他可能大笑或唾棄,他也可能失望透頂,擲書長嘆。他也許終生無法忘記。

讀書的時候,一個人既是參與著這封閉宇宙的創造,也旁觀著自己的改變。

P.71〈剪綾羅〉
好日子若沒有別人的艷羨,就像蛋糕上少了草莓,少了那點新鮮意思。

P.96〈寫作和閱讀的難題〉
寫作勢一件和子虛烏有搏鬥的工程。這是一種幻術,一種看似無中生有的伎倆。

你必須將雲霧一般的念頭化成一串文字,將千頭萬序的心中影像落實為一段敘述,或是將雜亂無章的想法整理成有頭有尾的論證。當然它也可以是更偉大的那些,例如美學、風格、理想、批判或是使命。

P.113〈桂花湯圓〉
一般人的日子是一些帶刺的小犄角,刮別人的時候爽快,刮自己的時候無奈。這些刮人的小刺沒有太大的惡意,頂多是用來打發時間、消遣用的。

P.118〈咖啡館〉
但是它們就像青春時的愛戀,在你生命留下清楚的刻痕,還沒有來得及破敗,就一去不回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r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